顯示具有 公民之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公民之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公民之聲】不要只希望別人去改革




從2013年開始,對臺灣而言,這兩年是充滿改革聲浪的兩年。


有些改革,像是洪仲丘事件和太陽花事件,雖未盡全功,但已讓改變的種子萌芽。另一些改革,至今仍在如火如荼進行,還在為了能夠立下之後可以繼續使力的基石而奮鬥。這些改革,最讓人感動的,是我們總會看到一群人,努力耕耘,用心付出,不怕把自己的手弄髒,只為了讓臺灣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

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公民之聲】從拆不完的違建,看見城市文化的匱乏

photo credit:Dave Wilson (CC BY-SA 2.0)


柯文哲上任台北市長一個多月,就已帶給台北市民極為有感的市政實施。第一天火速拆除忠孝西路公車道之外,並公布226處有公安疑慮的違章建築,要求限期拆除,絕不容許關說拖延。走在台北街頭,抬頭一望隨處可見各種奇形怪狀的頂樓加蓋,不僅有礙觀瞻更有安全風險。柯市長動刀處理的不只是違建問題,揭露出來的是台灣積習已久的城市文化病。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公民之聲】國軍的武器裝備能打仗嗎?

圖片來源:國防部

2001年,美軍評估小組到台灣嘉義空軍基地考察,認為國軍的士氣不高、訓練不足、軍紀渙散,原以為在台灣能看到「以色列式」軍隊,沒想到是「巴拿馬式」軍隊,美方大感失望。媒體發布這則新聞後,全台輿論一片譁然,原來國軍實力在美軍眼中只有如此水準。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公民之聲】沒有人生來是恐怖分子 揭查理周刊兇手身世

photo credit:Valentina Calà (CC BY-SA 2.0)

沒有人生來是恐怖分子,只不過有些人變成了恐怖分子。(註一)

2015年1月7日至9日這三天期間,法國巴黎發了震撼全球的謀殺案,兩名兇徒古亞奇兄弟(les frères Kouachi)闖入《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總部,殺了八名編輯和兩名警察,另外亦有途人被殺,多人受傷。另一名兇徒庫利巴利(Amedy Coulibaly)在第二天開始作案,殺了一名警察。三人繼而分頭挾持多名人質,令巴黎人心惶惶。經過數十小時的衝突後,三人最終死於警察的槍下。

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公民之聲】別再提言論霸凌 極端份子傷害伊斯蘭教遠比諷刺漫畫嚴重

圖片來源:newsweek


這幾天看到許多文章再討論《查理周刊》的恐襲,比較有名的如天下雜誌「自由的極限,文明的疆界?」與udn鳴人堂的「誰才是真正的恐怖份子?」,這兩篇文章雖然都有可取之處但我實在不認同用「言論自由的壓迫」或「法國 vs 伊斯蘭」這種中心思想來為這場恐襲定調,甚至網路上某些以「不得侮辱他人宗教信仰」的論調都讓我覺得愚蠢。我不確定這兩篇文章的標題是不是作者本人下的,但這兩篇文章的標題實在下的有夠爛,文章裡面又狂打預防針,我只覺得做作。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公民之聲】為什麼世界這麼八卦?

圖片來源:網路,逆思合成



為什麼世界這麼八卦呢?記者隨機採訪了校園內的學生,藉以了解青年對八卦新聞的看法。針對大眾是否需要八卦新聞,政治大學阿文學系大一、歷史學系大四的陳同學、邱同學認為:在生活壓力下,想要尋求可以放鬆心情、娛樂自己的事物是人之常情,因此八卦新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陳同學也進一步提出,八卦新聞雖有其必要性,但報導內容應在適度、合理的範圍內,不應過度報導名人的私生活或過於腥羶色的內容。另外,她還認為,新聞是否八卦是根據媒體播報的方式(標題、頻率)不同和民眾的素質而定。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公民之聲】離開臉書與社論,你/妳怎麼看「太陽花女王」?

圖片來源:逆思(LET's News)
針對日前佔據各大媒體版面的太陽花女王援交設局事件,引起多方討論,有從媒體暴力、女性主義、援交的道德討論等方面切入,但離開媒體社論,實際上青年怎麼看這則新聞呢?逆思隨機採訪了幾位大學生,藉以了解青年對這件熱門新聞事件的看法。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公民之聲】量子化的選舉

圖片來源:wikimedia.org
選舉結束了,結果揭曉,但是在此不打算討論這次的九合一選舉。電影「星際效應」給影迷很大的啟發,電影一開始讓大家誤以為這部片是在討論不久的未來,農作物因氣候轉變和疾病而經常失收,社會為解決糧食危機而轉型為農業社會,沒想到地球無法繼續承受,迫使人類必須作出星際移民的決定。讓我想談談政治選舉與量子力學的關係。「星際效應」如同本次九合一選舉,是一個有娛樂性、情感和發人深省的科幻傳奇故事,縱使它會有些沉悶和感傷。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公民之聲】淺談地方財政問題

圖片來源:slideshare


「財政為庶政之母」,任何行政運作、管理都無法忽視財政因素。財政對於地方自治更具有特別意義。因為地方自治必須有足堪維持其自主的財政,才能維持地方的獨特性,具現權力分立原則之垂直的權力分立(Vertikale Gewaltenteilung),而不至於讓地方淪為中央政府的某某地方派出機關。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公民之聲】現在,讓我們從一個市民,學習成為一個稱職的公民




選舉結果揭曉了,以台北市來說,大多數的選民,認為柯文哲比較適合作一個稱職的市長。而柯文哲在選戰的過程中,挑戰的是權貴,現在,他要挑戰的是:台北市民,到底夠不夠格做一個稱職的「公民」?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公民之聲】年輕人,這場勝利該歸功於你們!



國民黨在九合一大選中慘敗,六都中除了台南、高雄都是由綠營長期執政,如預期般輕鬆獲勝之外,台北市、台中市在選前變數仍多,民調也始終沒有壓倒性的領先,最後也成功擊潰國民黨候選人。此外,新北市、桃園市在選前各家媒體所作出的封關民調,都顯示藍營候選人民調高於綠營數十趴之多,但最後卻跌破大家眼鏡,朱立倫不但「慘贏」,就連桃園市都直接翻盤,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令人感到意外的結果呢?我想,這一勝,應該歸功給所有年輕人。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公民之聲】價值的選擇-從紐約市長選舉看台北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柯文哲、連勝文臉書,本報合成


2014年1月1日,共和黨的麥克‧彭博(Michael Rubens Bloomberg)結束了在紐約長達二十年的執政,由民主黨人比爾‧白思豪(Bill de Blasio)就任市長,開啟了紐約新的一頁。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公民之聲】超越憲法的男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本報記者B


台北市中正一分局局長方仰寧,由於該局片面地宣布永不核可公投盟路權申請一事,而被魏揚戲稱為「超越憲法的男人」。但魏同學大概不知道,細數台灣憲政史,扣除掉以動員戡亂為由凍結憲法並連選連任五次總統的蔣介石之外,在憲法因解嚴而回復效力後,確實有一個真正超越憲法的男人是方仰寧難望其項背的。那就是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之父:連戰。

【公民之聲】對政治冷漠的代價



圖片來源:ImageChef.com

假如你不在乎政治,那麼別人便不會在乎你,然後將你應得的資源拱手讓人。因為你不在乎。

【公民之聲】選前你必須知道的三大理論



你知道為什麼選前十天不能公佈民調嗎?你知道為什麼每次選舉候選人的理念和政見都愈來愈像了?你知道為什麼台灣會陷入藍綠惡鬥嗎?逆思來為你解決三大疑惑———你不可不知的選舉理論。

【公民之聲】難道還要任由賭盤來決定選舉嗎?

圖片來源:激進

回想1992年臺灣第二屆立法委員的選舉,當時公然違法操作、視法律為無物的案例中,最震撼人心的賭盤,非參選人華隆集團的負責人翁大銘莫屬!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公民之聲】如果我們真的這麼在意人身的霸凌,那麼我們對於國家霸凌呢?




關於「霸凌」這個事情,我想先用一個我自己的故事說起。


二十多年前,我讀國小的時候,班上有一位患有小兒痲痹的同學。他的面相長得很不好,眼睛細長,鼻子扁,雙頰感覺拼命向臉的中央擠壓,使得他的嘴唇跟牙齒向外突出;脖子很短,看起來頭永遠縮在領子內。雙手枯瘦,總是在身旁不自主的晃來晃去,而影響最大的雙腿,像在他的下半身畫一個圓般,膝蓋向外突出的很嚴重,也使得他走路時,身體必須左右搖擺才能維持平衡。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公民之聲】國民黨,你說的中華民國跟我認為的中華民國,是同一件事嗎?




選舉終於剩下10天不到了,而我卻在台北市市長選舉的這個最後關頭,體認到了維根斯坦的哲學論述:「很多問題的麻煩其實是出在我們所使用的語言身上,你說的跟我說的可能根本就不是同一件事」。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公民之聲】你/妳的愛,需要別人的認同嗎?




你/妳的愛,需要別人的認同嗎?

直女朋友問我要不要去同志遊行,沒想太多就答應了。想想身旁就有同志朋友,有的過得很自在,有的卻仍在人際關係間拉鋸。在遊行的前一晚想著,身為異性戀的我,若單純帶著單眼拍照記錄,感覺就像是遊行的旁觀者。這樣,好嗎?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公民之聲】焚而不燬台灣魂,點亮島國自由路





「佇大地的火焰

 阮走找你的手勢

 發現你熱情的墓碑文

 刻佇時代的鋼板
 佇彼在喊
 自由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