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古代印度的階級,分成四個種姓,按照地位高低如下:
1. 婆羅門:祭司與學者,階級最高,掌握宗教上權力,負責眾生與印度教神衹的聯繫。不可懲罰以及殺害,也不用繳稅。
2. 剎帝利:武士、王族以及行政官員,掌握政治與軍事權力,要負責保護婆羅門。
3. 吠捨:社會中的普通勞動階級,為社會中的中下階層,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另外,還有一種連階級都排不上的,稱為「賤民」。他們不能受教育,不能穿鞋,不能碰觸到其它不同階級的人的身體,甚至連影子都不能交疊。他們走過的路都要清理撫平,以免玷污他人。而婆羅門跟剎帝利這兩個種姓,為統治階級,占有社會大部份財富。而種姓制度有兩個很大的特點,第一是階級劃分明確,第二是階級世襲。在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獨立,種姓制度廢除。
我花了一些篇幅介紹各個階層,是想要大家去思考,種姓制度真的消失在我們的公民社會了嗎?還是,只是換一個面向存在著?而我們現在的社會文化,或者說,在上位者所欲建構出來的社會文化,是在強化這個階級的區分,還是在打破這個階級,讓每個階級保有同樣的地位與尊嚴?(請記住是「地位與尊嚴」,而不是同樣的「機會」。)
克里斯多福˙拉許(Christopher Lasch)在其<菁英的反叛>一書中,提到了一個民主社會中必然面對的困境:「……民主社會中必須做的最重要的選擇:是要提升整個階層的能力、行動力和投入(在古老的政治傳統裡則稱為「美德」),或只是獎勵更大規模的菁英招募?」。讓我們用現在的社會情況來說,一個勞工家庭,他們努力的讓自己的子女受教育,其目的是要他們跳脫「勞工階級」,轉變成一般社會所認定的「菁英階級」,而不是要他們繼續留在這個階級內,為什麼?是不是因為「勞工階級」較之於我們所謂的「權貴」以及「白領階級」,社會地位是不一樣的?這是不是種姓制度的第一個特點:「階級劃分明確」?那,為什麼會造成不一樣呢?學歷?薪水?或是其它似是而非的因素?
由上述的論點,自由派學者或許會說,我們提供教育,讓大家起跑點的「機會」均等,社會流動理想的狀況,會在每一個世代結束重新分配。這裡的問題點是,這種作法還是沒有解決「階級尊嚴平等」的問題。另外一個,以現在的社會來看,掌握了許多社會資源的權貴階級們,可以讓下一代一開始就享有比較好的教育、醫療、人脈……等,自然而然,他們繼續留在這個階級的可能性,遠遠大過於其他階級。這是不是種姓制度的另外一個特點:世襲?
所以,種姓制度真的消失了嗎?真的只存在於印度嗎?答案是否定的,它正進化到用一種披著公民社會外衣的方式,創造出更多的不平等。而連勝文先生,你的言行舉止,就讓我想到你是存在於現代的婆羅門,而你似乎沒有自覺!
連勝文你說:「選贏,就是給這些衝撞體制的人最好的教訓」。我一直以為一個政治人物,遇到衝撞體制的人們的時候,先要做的,是去瞭解衝撞體制的理由,但是我在你身上看到的是,當人民在挑戰政府的時候,是踰越了「階級」的劃分,鎮壓驅離都是對的。你又說:「我絕對不買韓衣,而且叫我太太也不能買……如果我上任,我一定要振興北市的成衣產業。」我沒有看到你具體的做法,也沒有看到你對於一樣是平價服飾的日本、西班牙品牌,有什麼應對。在你身旁的人高呼著支持的口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你正在利用你現在需要的,你認為比你低下的階級。
黨內初選時,同黨籍立委蔡正元請大家把票投給你的時候,你說:「將來選上市長之後,你要借重蔡正元的長才」,沒想到才過不久,蔡正元就已經變成競選總幹事。這種可能涉及利益交換的違法行為你可以在新聞上不避諱的大放厥詞,可見你還是停留在你自己的階級制度內,而蔡正元,或許也是你認為,跟你同樣階級的代表。
連勝文你不能選擇你的出身,但是你可以選擇不要一直停留在你出身的階級。對於你提出政見,所謂的東區進步而西區落後,我想知道,你對於「進步」的看法是什麼?是高房價?新式建築?精品百貨?或者我這麼說,你在意的是你的階級可以舒適容身的空間,而你不會在意西區歷史文化的厚度以及古蹟的美。你在意的是巨蛋的表象上的文明,而不會去在意樹本身也跟我們一樣,是個「生命體」的事實。你本身是階級的代表,但你不想跳脫。總而言之,你是個公民社會下的種姓制度的婆羅門,是個祭司。而我們這個時代,不需要祭司!
我再說一次,我們這個時代,不需要祭司!
(撰文:阿德 / 攝影: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